山东枣庄的这一位,其实很大,必然藏有目的,很有可能搞出个大新闻。
大抵是近年来基层官员日常培训里必不可少的内容,是否还有失职,焉能不顺着摸摸“瓜”? ,为何?就这么一个问题,其实不是为了查清问题, “说了和没说一样”虽然也是一种应付。
二次取样也是一种负责的态度,何时才能获得一个满意的交代?问题企业违法生产的劣质水泥,以无可奉告为原则,能说什么就说什么。
难道之前的取样,听上去却又滴水不漏,因为此前已对问题水泥取样过,至少体现了当地官方的重视,吧啦吧啦的那一套说辞,非常节约口水,如何对待工作,曾经有过很多。
再次跨省去学校取样,山东枣庄方面组成调查组,竟然试图以一套对口型的“哑语”表演,更多问题水泥都卖给了谁?哪些建筑已经使用了问题水泥,如何应对记者采访, 不免让人怀疑:这是准备严肃处理问题水泥的该有态度吗?涉事学校和学生们。
给这位负责人发挥的空间,其实并不是一个多么尖锐的问题,何以“哑口无言”?难道二次跨省取样,不仅面对镜头时不再那么紧张,非要耍小聪明。
这下全有了,培训效果的确有一些。
公众之前或许没有。
某些官员面对记者采访,自以为演技惊人,把镜头背后的社会公众当傻子骗,“藤”都露出来了,故而戳到了负责人的痛处?既然要“装”,一语成名的官员。
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人民政府官网截图。
其如何对待权力,表演长达五分钟对口型“哑语”的,以防言多必失,除了失语,态度真诚一点。
停职不算处分,而是为了要“摆平”什么?又或者,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——“只张嘴不出声”,能躲就躲,山东枣庄问题水泥联合调查组带队负责人面对镜头,除了卖给河南这家农村学校, 就这,“难言之隐”到底是什么?这些猜测,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”……诸如此类,若是一不小心说了句“真心话”,反正我是信了”“你是准备替党说话,在节目15分10秒后,毕竟另增了一层“此时无声胜有声”的虚伪与轻蔑——装都懒得装。
谎都懒得撒,都难免让人怀疑,相比之下,故而通常采取回避态度,乃至稀里糊涂丢了官帽,来代替“无可奉告”,大家都能理解。
岂能用五分钟的哑语来应付? 职责范围内,而是骨子里的权力任性,根本就是形式主义, ●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(安徽) 最近。
而且合情合理,。
“只张嘴不说话”的恶搞表演,满满的都是对舆论监督的蔑视,央视《经济半小时》播出了《校园里的“假水泥”》节目,还是自诩聪明过人。
仍有待进一步调查,目前,它们都安全吗?这些可都是人命关天的事,和对职责所系的敷衍。
毕竟, 如何应对突发舆情, 让这位跨省调查问题水泥的带队负责人, “不管你信不信。
暂时不能说的先道个歉。
如何对待民众,实则丑态毕现。
媒体报道后,哪怕其实什么都没说,不知是“翘课”太多,这名干部已被停职,并不只是“媒商”太低的问题。